以下為厚板打底漿的詳細配方及工藝說明,綜合多個技術方案優化得出:
一、基礎配方組成?
組分? ?功能與比例? ?技術來源?
水性聚氨酯分散體? 基體樹脂(固含量40-60%),提供成膜性與彈性
丙烯酸乳液? 輔助成膜(添加量10-20%),增強附著力
納米碳酸鈣/硫酸鋇? 填充劑(15-25%),提升硬度和抗沉降性
氮丙啶類交聯劑? 提高耐水洗性(添加量1-3%)
氣相二氧化硅? 觸變劑(3-5%),防止流掛與塌邊
消泡劑(礦物油類)? 消除氣泡(0.1-0.5%)
流平劑(聚醚硅氧烷)? 改善表面平整度(0.2-0.8%)
二、關鍵參數控制?
黏度調節?:
初始黏度控制在6.5-7.5萬cps(25℃),觸變指數(TI值)>5.0;
通過氣相二氧化硅與纖維素復配實現高剪切稀化特性。
固化體系?:
雙組分體系:A組分(樹脂+填料)與B組分(異氰酸酯固化劑),比例100:3-5;
適用期>4小時,80℃烘烤3分鐘表干。
性能指標?:
單次印刷厚度≥0.5mm,疊印5層后總厚度達2.5-3.0mm;
斷裂伸長率>250%,耐彎曲性>5000次(SATRA TM174);
耐黃變(QUV 300h)ΔE<1.5。
三、生產工藝流程?
預混分散?:
納米填料與分散劑(如聚丙烯酸銨)高速剪切(2000rpm×20min);
乳液共混?:
依次加入水性聚氨酯分散體、丙烯酸乳液,低速攪拌混合均勻;
后添加劑?:
加入交聯劑、消泡劑、流平劑,調節pH至7.5-8.5;
過濾包裝?:
通過200目濾網過濾,密封儲存(保質期6個月)。
四、配方優化方向?
環保升級?:
采用植物油改性聚氨酯(替代30%石化原料),生物碳含量>40%;
功能擴展?:
添加碳化硅(3-5%)提升耐磨性至>10萬次(TABER測試);
引入溫敏變色微膠囊,響應溫度精度±2℃。
五、注意事項?
施工時需添加3%異氰酸酯固化劑(如HDI三聚體),避免高溫烘烤(≤80℃);
深色面料需額外添加核殼結構鈦白粉(遮蓋指數>98%);
儲存環境需避光防潮,防止凝膠。
以上配方綜合水性樹脂、填料改性及環保工藝,適用于紡織品立體印刷、鞋材標識等領域,可根據具體需求調整組分比例。